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1篇
  免费   614篇
  国内免费   813篇
林业   899篇
农学   1166篇
基础科学   522篇
  1200篇
综合类   3077篇
农作物   504篇
水产渔业   423篇
畜牧兽医   1218篇
园艺   451篇
植物保护   58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389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241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297篇
  2015年   426篇
  2014年   402篇
  2013年   491篇
  2012年   636篇
  2011年   643篇
  2010年   598篇
  2009年   526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408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品种与季节和日龄对仔猪血清中IgG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品种、季节和日龄对仔猪血清中IgG含量的影响,将280头试验猪按不同品种/类群(久仰香猪、剑白香猪和长白猪)、不同季节和不同日龄(0、4、7、14、21、28日龄)采样、然后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DAS-ELISA)测定其血清中IgG含量。结果表明:剑白香猪IgG含量比久仰香猪和长白猪高,差异显著(P<0.05);冬季仔猪IgG含量比其他季节高,差异极显著(P<0.01),春季与夏、秋季差异显著(P<0.05);仔猪IgG含量随日龄而增加,但从21日龄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992.
将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引入动物离散性状的遗传分析及个体的遗传评定,初步比较了GLMM方法与一般线性方法(LM)的估计效果。模拟研究的性状为单阈值二项分类性状,选用的连接函数为对数连接μi=eη/(1+eη),方差函数为V(μi)=μ(i1-μi)/n,试验设计为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参数估计采用Fisher迹法。结果表明:GLMM方法能较准确地估计公畜的个体育种值,在个体的遗传评定效果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的线性方法,其预测的育种值排序结果与真实育种值的排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  相似文献   
993.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将其中4头猪原代分离的大肠菌培养物以原倍(2×107个/mL)、104和108稀释的菌液分别感染18~22 g小白鼠,原倍菌液感染的小白鼠12/30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而104和108稀释菌液感染的小白鼠均健活;将未经除菌的病死猪组织悬液、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大肠杆菌、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及大肠杆菌分别感染30日龄左右的健康小猪,除未经除菌的组织悬液感染猪3/3发病,2/3死亡外,其余所有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升幅达1~2℃,减食,精神萎靡,但没有死亡;将死亡猪再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和猪,小白鼠12/15出现死亡,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没有出现死亡。结果证明:大肠杆菌在高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引起猪发病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994.
为克隆和研究猪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应用建库试剂盒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表达文库。采取健康猪外周血及淋巴结,分离单个核细胞,经LPS PHA联合刺激不同时间后,提取总RNA。将各组样品混合,分离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和第二链,与EcoRI和HindⅢ接头连接。酶切和过柱分级分离后,与λScreen载体连接,经体外包装转染E.coliER1647宿主菌,进行文库容量测定和扩增。以扩增文库的DNA为模板,利用已知基因引物克隆猪IL-2和IL-4的cDNA并进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猪细胞因子cDNA文库,文库原始库容量为8×105,插入片段在300~2 000 bp,扩增得到特定的IL-2和IL-4基因,说明文库质量高、代表性强,为进一步从文库中筛选未知细胞因子及相关基因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5.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编码MIC3的已知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的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MIC3的全长基因,克隆入pGEX-KG表达载体,转化入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经含氨苄青霉素琼脂平板筛选,小量抽提质粒进行酶切、PCR及DNA测序鉴定.然后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入E.coli BL21-CodonPlus,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扩增的MIC3基因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AJ132530)的同源性达99.6 %,表达的MIC3融合蛋白表观分子量约为66 ku,且可被兔抗弓形虫免疫血清识别.说明所获得的表达蛋白质具有一定的反应原性,为下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弓形虫的诊断方法和研制弓形虫的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快速诊断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能引起家畜家禽发病、生产性能降低甚至大批死亡,而且直接危害人身健康。2005年8月,河北省某奶牛场有1头奶牛发生了以贫血、黄疸、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用抗生素及中药补血治疗,未见好转,后据临床症状和血液涂片镜检初步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为进一步确诊,进行了双抗体夹心ELISA试验。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纯化的兔抗牛附红细胞体抗体、酶标抗体及阴性抗原(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寄生虫室制备)。抗体含量为5mg/ml,酶标抗体中HRP浓度(酶量)为474μg/ml,酶标结合物产率为47.4%。1.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97.
河北省奶牛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河北省某规模化奶牛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VD/MD)疑似病例中采集病料,将处理好的病料接种MDBK细胞,盲传9代,得到了不产生细胞病变的病毒。琼脂扩散试验表明本病毒能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OregonC24标准阳性血清反应,出现沉淀线;细胞培养物用BVD/MD荧光抗体染色检测,可见到荧光着染的特异性细胞,荧光颗粒出现于胞浆中。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病毒抗原结果BVDVOregonC24VP/N为3.141,分离毒P/N为3.012,P/N>2,与BVDVOregonC24V结果一致;电镜观察到圆形、直径为40~60nm,有囊膜,囊膜表面有突起的病毒粒子,与BVDV颗粒基本一致。经RT-CR检测,扩增出了唯一的315bp的目的条带,进一步证实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病毒。  相似文献   
998.
灭虫精对西施舌幼贝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静水条件下,进行灭虫精对西施舌幼贝的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灭虫精对西施舌幼贝24 h致死浓度LC100为400 ms/L,半数致死浓度LC100为250 mg/L,安全浓度为2.50mg/L;48h致死浓度为260 mg/L,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24ms/L,安全浓度为2.24mg/L。灭虫精用于西施舌人工育苗过程中桡足类等敌害生物防治,具有较强的可用性。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使用2 mg/L浓度的灭虫精进行防治,可达到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99.
AIM: To study the role of TGF-β/Smad pathwa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nal fibrosi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 Rats were induced to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using tail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STZ.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Smad2/3 protein and mRNA in kidney were examined at 2, 4, 8 and 16 weeks after STZ induction.CTGF, collagen-Ⅲ, PAI-1 mRNA expression in kidney at 16 weeks of STZ-induced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normal rats were studied by RT-PCR.RESULTS: Weak TGF-β1, Smad2/3 protein were detected in normal renal tissues while strong TGF-β1, Smad2/3 staining were observed in renal tissu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0.057±0.030/0.223±0.040;0.017±0.010/0.153±0.010, respectively, P<0.05).The TGF-β1, Smad2/3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constantly hig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fibrosis (0.153±0.010, 0.122±0.050, 0.141±0.070 and 0.216±0.030 for 2, 4, 8 and 16 weeks, respectively).The TGF-β1, Smad2 mRNA expression also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2.86, 3.25 fold compared to control, respectively).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Smad2, CTGF, collagen-Ⅲ and PAI-1 mRNA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kidney of 16 week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 than that in normal ones (3.92, 2.95, 1.57, 1.95 and 1.97 folds compare to control,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GF-β1/ Smad2 pathway activity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It may be involved in diabetic renal fibrosis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CTGF and PAI-1 to promote extracellular matrix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000.
侵染昆明玫瑰的李坏死环斑病毒的鉴定及其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昆明地区种植的花叶症状明显的玫瑰样品,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初步鉴定引起玫瑰花叶病的主要病毒病原为李坏死环斑病毒.该病毒引起玫瑰植株的系统花叶、畸形和皱缩等症状;电镜下病毒粒体为球形,直径为22~23nm;ELISA检测发现该病毒在植株芽、花粉和顶部叶片的浓度最高;同时,根据外壳蛋白的保守区利用Primer 5.0设计该病毒的特异引物,对该病毒进行分子检测,得到450bp的预期DNA片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巢式RT-PCR的分子检测,表明巢式RT-PCR的检测能力最强.并通过序列的同源性分析得知该病毒的外壳蛋白与已知PNRSV的同源性为98.0%,进一步证明了该病毒为李坏死环斑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